400-6300-999

登录 | 注册

登录 / 注册后,可享受

中公教育考试日历系统-预约订阅公告预约订阅公告

中公教育考试日历系统-智能一键选岗智能一键选岗

中公教育考试日历系统-预约考试公告预约考试公告

中公教育考试日历系统-每日推荐备考每日推荐备考

2025年黄淮学院诚聘高层次人才44人公告

2025-01-18 09:35来源:大象好工作

共招44人。

  • 1

    公告发布

    01月18日

  • 2

    报名时间

    待发布

  • 3

    缴费确认

    待发布

  • 4

    准考证打印

    待发布

  • 5

    笔试时间

    待发布

  • 6

    成绩查询

    待发布

公告详情

一、学校简介

黄淮学院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组建的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,位于素有“豫州之腹地、天下之最中”之美称的河南省驻马店市,已有54年办学历史,是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、国家“十三五”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、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、全国应用技术大学(学院)联盟副理事长单位、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、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、首届河南省文明校园(标兵)。

学校占地2760亩,设有18个二级学院,拥有工学、理学、管理学、经济学、文学、艺术学、法学、农学、教育学、医学等十大学科门类。在招本科专业58个,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为本科一批次招生。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.2万人,教职工近1700人,高级职称教师600余人、博士学位教师450人,“双师双能型”教师650余人。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、省管优秀专家、省特聘教授、省教学名师、中原千 人计划、省学术技术带头人、研究生导师等200余人。“土木工程教师团队”入选首批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。拥有省级重点学科13个,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,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,河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,国家一流课程3门,国家级、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5个,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个,省级研究生工作站2个,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,省级重点实验室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国际联合实验室、校企研发中心(重点)等科研平台30余个。

学校坚持“地方性、应用型、开放式”办学定位,聚焦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需求,深入推进“产科教融合、校地企合作”。与行业企业共建12个现代行业产业学院,乡村设计学院获批“省级重点支持建设特色设计学院”,校地联合打造了13个“美丽乡村”示范点。2014年以来,连续承办十一届教育部“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”,论坛已形成品牌效应。

面向未来,学校将秉承“厚德、博学、笃行、自强”的黄淮校训,弘扬“除了奋斗、别无选择”的黄淮精神,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树牢一流意识、高质量发展意识,突出应用型办学特色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提升服务发展能力,加快建设理工为主、多学科协调发展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。

黄淮学院热忱欢迎、真诚期待海内外各类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加盟!

二、高层次人才基本要求

(一)拥护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政治立场坚定、思想政治素质过硬,品行端正、遵纪守法、德才兼备、身心健康。

(二)热爱教育事业,具有良好职业道德、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;具备良好的科研潜力、较强科研创新意识、团队合作精神、管理协调及社会服务能力。

三、高层次人才类别与条件

(一)学科领军人才(A类)、学科带头人(B类)、学科方向负责人(C类)、学术骨干(D类)。条件要求详见《黄淮学院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(修订)》。

(二)博士毕业生(E类)

基本条件:本科、硕士、博士阶段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;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;毕业于国内高校或当年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400名以内的国(境)外高校;符合“引进计划的岗位需求”(详见附件《黄淮学院2025年博士人才引进计划》)。

根据近5年内取得的科研业绩,分为3个档次:

1.博士毕业生(E1类)

除符合基本条件外,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:

(1)人文社科类博士在SSCI二区、A&HCI或我校认定的本学科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;或SSCI二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、同时SSCI三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在CSSCI(不含扩展版、集(辑)刊)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篇以上;理科类博士在SCI一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,或SCI一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、同时SCI二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;工科类博士在SCI一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或在SCI二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。

(2)主持或作为主要参与人(仅限应届毕业生,且导师排名第一,本人排名第二)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,且人文社科类博士在SSCI二区、A&HCI或我校认定的本学科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SSCI三区、CSSCI(不含扩展版、集(辑)刊)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;理科类博士在SCI一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SCI二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;工科类博士在SCI二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。

(3)主持在研国家基金项目1项并能将项目转入我校,且人文社科类博士在SSCI三区、CSSCI(不含扩展版、集(辑)刊)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或SSCI四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,理科类博士在SCI二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SCI三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,工科类博士在SCI三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。

2.博士毕业生(E2类)

除符合基本条件外,还须具备下列条件:

人文社科类博士在SSCI二区、A&HCI或我校认定的本学科权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,或在SSCI三区、CSSCI(不含扩展版、集(辑)刊)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;理科类博士在SCI一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SCI二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;工科类博士在SCI二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。

3.博士毕业生(E3类)

除符合基本条件外,还须具备下列条件:

人文社科类博士在CSSCI(不含扩展版、集(辑)刊)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SSCI三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SSCI四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;理科类博士在SCI三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在SCI二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;工科类博士在SCI三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。

4.体育、音乐、美术、设计等体育艺术类博士毕业生补充条件可直接咨询我校。

5. 上述学术论文均要求本人为独著或第一作者,且为正规期刊学术论文。EI收录的中文期刊学术论文视为SCI三区期刊学术论文。交叉学科博士的科研成果认定中,人文社科类博士发表的本专业的SCI学术论文可视为低一级分区的SSCI学术论文,理工科类博士发表的本专业的SSCI学术论文可视为高一级分区的SCI学术论文。

四、高层次人才聘期与待遇

(一)聘期

1. A、B、C、D类人才的聘期原则上为3-8年,具体执行时间由双方协商确定,并在聘任协议中约定。

2. E类人才的聘期分为4年和8年两档,应聘人员可根据个人情况自主选择。

(二)待遇

学校提供丰厚的薪酬、安家费、科研启动经费等待遇(见表1)。

2.其他说明:

(1)未取得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者,享受副教授待遇;已取得副高级职称者,享受教授待遇。期限均为3年。

(2)聘期内完成规定的教学、科研工作任务者,享受博士学位津贴3000元/月。

(3)凡选择4年聘期的,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费减半,学校提供公寓周转房免房租(如学校暂无房源,聘期内提供租房补贴1500元/月);凡选择8年聘期的,学校免费提供130㎡住房一套,8年服务期满后,若继续在学校工作满8年,该住房居住权归己所有。如学校暂无现房,提供公寓周转房免房租(如无周转房,聘期内提供租房补贴1500元/月,至交房后半年)。

(4)2025年签订引进协议时,夫妻双方同为博士研究生且符合招聘条件和引进计划的,可根据其类别享受对应的待遇。但夫妻双方只享受一套相应的住房,同时,学校额外补贴给夫妻双方共30万元。

(5)2025年签订引进协议时,配偶为全日制普通硕士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,以人事代理方式校内安排配偶工作。

(6)出站博士后来校工作后,可根据河南省有关政策,学校积极协助申报博士后留豫来豫工作安家费。

(7)学校在相应学区(黄淮学院附属小学驻马店市第二十七小学、黄淮学院附属小学驻马店市第三十三小学、黄淮学院附属中学驻马店市实验中学)帮助协调解决子女入学问题。

五、有关情况说明

(一)有意向者请将个人简历投递至人事处邮箱或相应二级单位联系邮箱,简历邮件主题需注明“应聘二级单位+所学专业+毕业学校+姓名”。

(二)以各用人单位为主组织招聘相关事宜,全年常态化招聘。应聘人员应提供成果、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,并提供论文检索报告。面试按照《黄淮学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办法》进行。

(三)学校人事处及时受理各用人单位推荐拟引进博士的材料,经学校研究后回复各用人单位,办理相关接收手续。

(四)本公告由黄淮学院人事处负责解释。

(五)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。

六、联系方式

通讯地址:河南省驻马店市开源大道76号黄淮学院北校区综合楼人事处307室

邮 编:463000

联 系 人:刘老师 曾老师

联系电话:0396-2853066

人事处邮箱:rsc@huanghuai.edu.cn

学院网址:www.huanghuai.edu.cn

点击查看>>>

黄淮学院2025年博士人才引进计划

黄淮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待遇一览表

一、学校简介

黄淮学院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组建的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,位于素有“豫州之腹地、天下之最中”之美称的河南省驻马店市,已有54年办学历史,是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、国家“十三五”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、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、全国应用技术大学(学院)联盟副理事长单位、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、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、首届河南省文明校园(标兵)。

学校占地2760亩,设有18个二级学院,拥有工学、理学、管理学、经济学、文学、艺术学、法学、农学、教育学、医学等十大学科门类。在招本科专业58个,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为本科一批次招生。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.2万人,教职工近1700人,高级职称教师600余人、博士学位教师450人,“双师双能型”教师650余人。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、省管优秀专家、省特聘教授、省教学名师、中原千 人计划、省学术技术带头人、研究生导师等200余人。“土木工程教师团队”入选首批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。拥有省级重点学科13个,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,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,河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,国家一流课程3门,国家级、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5个,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个,省级研究生工作站2个,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,省级重点实验室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国际联合实验室、校企研发中心(重点)等科研平台30余个。

学校坚持“地方性、应用型、开放式”办学定位,聚焦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需求,深入推进“产科教融合、校地企合作”。与行业企业共建12个现代行业产业学院,乡村设计学院获批“省级重点支持建设特色设计学院”,校地联合打造了13个“美丽乡村”示范点。2014年以来,连续承办十一届教育部“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”,论坛已形成品牌效应。

面向未来,学校将秉承“厚德、博学、笃行、自强”的黄淮校训,弘扬“除了奋斗、别无选择”的黄淮精神,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树牢一流意识、高质量发展意识,突出应用型办学特色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提升服务发展能力,加快建设理工为主、多学科协调发展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。

黄淮学院热忱欢迎、真诚期待海内外各类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加盟!

二、高层次人才基本要求

(一)拥护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政治立场坚定、思想政治素质过硬,品行端正、遵纪守法、德才兼备、身心健康。

(二)热爱教育事业,具有良好职业道德、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;具备良好的科研潜力、较强科研创新意识、团队合作精神、管理协调及社会服务能力。

三、高层次人才类别与条件

(一)学科领军人才(A类)、学科带头人(B类)、学科方向负责人(C类)、学术骨干(D类)。条件要求详见《黄淮学院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(修订)》。

(二)博士毕业生(E类)

基本条件:本科、硕士、博士阶段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;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;毕业于国内高校或当年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400名以内的国(境)外高校;符合“引进计划的岗位需求”(详见附件《黄淮学院2025年博士人才引进计划》)。

根据近5年内取得的科研业绩,分为3个档次:

1.博士毕业生(E1类)

除符合基本条件外,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:

(1)人文社科类博士在SSCI二区、A&HCI或我校认定的本学科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;或SSCI二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、同时SSCI三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在CSSCI(不含扩展版、集(辑)刊)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篇以上;理科类博士在SCI一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,或SCI一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、同时SCI二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;工科类博士在SCI一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或在SCI二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。

(2)主持或作为主要参与人(仅限应届毕业生,且导师排名第一,本人排名第二)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,且人文社科类博士在SSCI二区、A&HCI或我校认定的本学科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SSCI三区、CSSCI(不含扩展版、集(辑)刊)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;理科类博士在SCI一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SCI二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;工科类博士在SCI二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。

(3)主持在研国家基金项目1项并能将项目转入我校,且人文社科类博士在SSCI三区、CSSCI(不含扩展版、集(辑)刊)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或SSCI四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,理科类博士在SCI二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SCI三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,工科类博士在SCI三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。

2.博士毕业生(E2类)

除符合基本条件外,还须具备下列条件:

人文社科类博士在SSCI二区、A&HCI或我校认定的本学科权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,或在SSCI三区、CSSCI(不含扩展版、集(辑)刊)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;理科类博士在SCI一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SCI二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;工科类博士在SCI二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。

3.博士毕业生(E3类)

除符合基本条件外,还须具备下列条件:

人文社科类博士在CSSCI(不含扩展版、集(辑)刊)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SSCI三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SSCI四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;理科类博士在SCI三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在SCI二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;工科类博士在SCI三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。

4.体育、音乐、美术、设计等体育艺术类博士毕业生补充条件可直接咨询我校。

5. 上述学术论文均要求本人为独著或第一作者,且为正规期刊学术论文。EI收录的中文期刊学术论文视为SCI三区期刊学术论文。交叉学科博士的科研成果认定中,人文社科类博士发表的本专业的SCI学术论文可视为低一级分区的SSCI学术论文,理工科类博士发表的本专业的SSCI学术论文可视为高一级分区的SCI学术论文。

四、高层次人才聘期与待遇

(一)聘期

1. A、B、C、D类人才的聘期原则上为3-8年,具体执行时间由双方协商确定,并在聘任协议中约定。

2. E类人才的聘期分为4年和8年两档,应聘人员可根据个人情况自主选择。

(二)待遇

学校提供丰厚的薪酬、安家费、科研启动经费等待遇(见表1)。

2.其他说明:

(1)未取得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者,享受副教授待遇;已取得副高级职称者,享受教授待遇。期限均为3年。

(2)聘期内完成规定的教学、科研工作任务者,享受博士学位津贴3000元/月。

(3)凡选择4年聘期的,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费减半,学校提供公寓周转房免房租(如学校暂无房源,聘期内提供租房补贴1500元/月);凡选择8年聘期的,学校免费提供130㎡住房一套,8年服务期满后,若继续在学校工作满8年,该住房居住权归己所有。如学校暂无现房,提供公寓周转房免房租(如无周转房,聘期内提供租房补贴1500元/月,至交房后半年)。

(4)2025年签订引进协议时,夫妻双方同为博士研究生且符合招聘条件和引进计划的,可根据其类别享受对应的待遇。但夫妻双方只享受一套相应的住房,同时,学校额外补贴给夫妻双方共30万元。

(5)2025年签订引进协议时,配偶为全日制普通硕士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,以人事代理方式校内安排配偶工作。

(6)出站博士后来校工作后,可根据河南省有关政策,学校积极协助申报博士后留豫来豫工作安家费。

(7)学校在相应学区(黄淮学院附属小学驻马店市第二十七小学、黄淮学院附属小学驻马店市第三十三小学、黄淮学院附属中学驻马店市实验中学)帮助协调解决子女入学问题。

五、有关情况说明

(一)有意向者请将个人简历投递至人事处邮箱或相应二级单位联系邮箱,简历邮件主题需注明“应聘二级单位+所学专业+毕业学校+姓名”。

(二)以各用人单位为主组织招聘相关事宜,全年常态化招聘。应聘人员应提供成果、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,并提供论文检索报告。面试按照《黄淮学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办法》进行。

(三)学校人事处及时受理各用人单位推荐拟引进博士的材料,经学校研究后回复各用人单位,办理相关接收手续。

(四)本公告由黄淮学院人事处负责解释。

(五)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。

六、联系方式

通讯地址:河南省驻马店市开源大道76号黄淮学院北校区综合楼人事处307室

邮 编:463000

联 系 人:刘老师 曾老师

联系电话:0396-2853066

人事处邮箱:rsc@huanghuai.edu.cn

学院网址:www.huanghuai.edu.cn

点击查看>>>

黄淮学院2025年博士人才引进计划

黄淮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待遇一览表

优课推荐

公告预约

考试查询系统

  • 请选择年份

    • 2024
    • 2023
    • 2022
    • 2021
  • 请选择省份

    省份 地市 县区
    • 全部
    • 安徽
    • 北京
    • 重庆
    • 附件
    • 广东
    • 重庆
    • 附件
    • 广东
    • 全部
    • 安徽
    • 北京
    • 重庆
    • 附件
    • 广东
    • 重庆
    • 附件
    • 广东
    • 全部
    • 安徽
    • 北京
    • 重庆
    • 附件
    • 广东
    • 重庆
    • 附件
    • 广东
  • 请选择意向考试项目

    • 公务员
    • 事业单位
    • 教师招聘
    • 国企招聘
    • 医疗卫生
    • 选调生
    • 公选/遴选
    • 公益性岗位
    • 招警
    • 辅警
    • 银行考试
    • 农村信用社
    • 教师资格
    • 特岗教师
    • 社区工作者
    • 大学生村官
    • 三支一扶
    • 会计考试
    • 考研
    • 军转干
    • 社会工作师
    • 医学考试
    • 乡镇公务员

提示:地区和考试项目关联公告推送,请慎重选择

免责声明:中公教育提示广大考生,请报考前仔细阅读对应职位招录要求或联系招录单位确认,本职位检索系统提供内容仅供参考!

微信公众号
中公APP
咨询电话

400 6300 999

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

售后服务:010-83433000
商务合作:010-83432878